来源:网络 作者:张麟
如今大门禁闭,不见有人出入。
他想,即便是里边有人,也决非是同志。
不能多停留,便匆匆离去。
他记起毛泽东办农讲所的地方,又漫步走去。
一边走,一边观察行人,他希望碰到一个熟人,但又怕碰上。
他这时才觉得此行武汉是欠考虑,是一时的冲动。
局势已经到这一步,毛泽东怎么还会在武昌?就是找到那个“交通”,他又能给自己多少帮助呢?他想着,想着,决定不去找毛泽东办农民讲习所的地方。
这样盲目跑来走去,说不定反会被盯了梢,那样更麻烦了。
晚上,徐向前又换了个客栈。
军人的警觉,使他懂得如何应付事变,保护自己的安全,而且他又改了装,这两天总算平安无事。
夜深人静,他又从香烟盒里一支掏空的纸烟中,找出那张纸条。
“找毛泽东”四个字,跃在眼前。
他一个新入共产党的党员,真搞不明白党内的规矩,叫他去找毛泽东,却又不给地址,这不是闹着玩吗?武汉地区党的高层人士多的是,为什么偏偏让我去找这个毛泽东呢!
现在,这个毛泽东又在哪儿呀?若干年以后,徐向前才知道,1927年8月上旬,毛泽东在汉口参加了中共中央“八七”紧急会议后,已经奉命去湖南组织领导秋收暴动去了。
败走中原之后又投入党的怀抱
连载:徐向前的非常之路 作者:张麟 出版社:人民出版社
就在那次会上,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,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。
毛泽东在会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,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:“要非常注意军事,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。”
徐向前戎马一生,可以说大半生都为实现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奋斗。
一次徐向前向记者谈到他找毛泽东的那段经历,记者曾向他提问:“毛泽东当时既不是共产党的负责人,又不是军界的人,‘交通’为什么交给你‘找毛泽东’的纸条呢?”
“我始终也没搞明白,”徐向前一笑,“我想不知是哪个糊涂虫搞的,定有原因呢!”
原因是什么?不外乎是两个:一是毛泽东在武汉正在物色军事人才,为他的“用枪杆子夺取政权”作准备;二是徐向前所在的党组织负责人与毛泽东观点一致,估计徐向前在广东时认识毛泽东。
记者把自己的分析讲了。
徐向前既不否定,又不肯定,却意味深长地说:“我们党当时还年轻,领导人陈独秀是个书呆子,中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啊?那是毛主席最早提出走武装斗争道路的。
我当时离开武汉去九江前,如能找到毛泽东同志,会少走许多弯路呢!”
记者说:“那肯定会去参加秋收起义,跟毛主席上井冈山哩!”
“那是可能的,”徐向前又一笑,接下说,“我当时只有一个心思,搞军事工作,搞兵运。
没有武装,没有兵权,革命都是空想。
这是在黄埔时孙中山先生就讲过的。”
徐向前正是出于这种思想,当时他在武汉查访了三天,找不到毛泽东,找不到党组织,从汉口码头乘上了轮船,又顺流而下了。
滚滚的长江,望不见尽头。
党在哪儿?毛泽东又在哪儿?他像失去母亲的幼儿。
他决心去上海。
·上一篇文章:穿解放军军服下葬——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
·下一篇文章:洞房花烛夜逃出家门投奔红军的中共猛将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xiaoshuodu.cn/news/junshi/07101795523IAGDIKFG1DB7JH3KCCI5.htm
【相关内容】
王宏伟 |
佚名 |
佚名 |
佚名 |
佚名 |
佚名 |
大智若 |
佚名 |
佚名 |
佚名 |